Friday, August 8, 2014

当代书法现代派:邱振中与他的“可能的世界” The Possible World of Modern Calligraphy ?

谈当代书法的现代派,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邱振中。

邱振中1947年生于南昌,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曾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日本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员教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

邱振中的主要著作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书法》《神居何所》《书写与观照》《中国书法:167 个练习》《当代的西绪福斯──邱振中的书法、绘画与诗歌》等。

邱振中一直致力于为传统书法寻找一条通往现代的出路。他相信要超越传统首先便是深入传统。可是,他发现当代人与传统必须“断绝”,因为传统对现代人而言是个“不可能的世界”。现代书法所处的、难以改变的现代处境:

一是不可能真正深入传统书法的核心,在创作上与古人比肩而立;
二是不可能在前人所创造的杰作之后继续高水平的创作,续写这部精彩的历史;
三是不可能运用书法史所积累的丰富技巧创造出在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与此相对立的是一个“可能的世界”,在这里扎根于传统又越出传统完全是可能的。深入传统是个细致、艰苦、漫长的过程。如果说继承传统还是一件可能做到的事情,接续前人,在历史中开辟新的篇章,要有这样几个条件:

一、深入传统的能力;
二、对传统真正的熟悉——或许还不够,要精通,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做到的事情;
三、对传统加以想象的能力;
四、在一切可能的领域寻求想象的支点;
五、对想象的判断力。

邱振中本人就深入书法传统。

1985年“中国现代书法首展”宣布了中国现代书法的降生,由此,邱振中开始了对传统的书法进行了现代性的理性分析,章法、形式和空间等传统书法的重要堡垒顺理成章地被列为必须攻破的对象。

理性分析方法源于对科学启蒙的崇拜,这种来源于数学的方法论曾经一度成为西方所致力的学术研究方法,不仅在自然科学上表现杰出,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显然也极为欣怡地邀请了这种思维模式。邱振中显然也接收到了这一请柬,不遗其力地投身其中缘于坚信在书法的章法中(即各种线条的组合之中)具有一种本质的规律,希望通过理性的分析寻找到这种本质的规律,并“以求在无边无际的线的世界中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 ,从而使邱振中踏上了这一不知尽头之旅。

理性的分析以“轴线”为出发点,所谓的轴线是指书法作品之中能够表征每个字的倾斜程度的直线,这是对作品之中字与字之间组合关系作理性分析引入的第一个概念。

在对轴线关系的归纳中,邱振中把章法分为单字缀合系统和分组线缀合系统,前者分为单字轴线连缀和二重轴线连缀;后者则以两晋南北朝、唐代、宋代(以黄庭坚为代表)、明代四个时期为演变次序。

如此,邱振中通过对书法史上各时代各书家作品的章法分析以获得其本质,并归纳为:“从创作过程来看,一件作品的章法总是通过这些环节逐步构成的:点画——单字结构——单字连缀——邻行承应”,这样,轴线,在邱振中眼里,成为了章法的“理念”或本体。

把章法提纯到轴线关系这一本质,那么线条的粗细、长短、形状,相互的关系以及提按等等的被忽略是因为它们与章法的无关联性还是邱振中的有意遗漏行为?此外,章法构成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轴线组合与各种风格字体的关系如何?如此种种,都是邱振中所未解决的问题,这导致理论无法顺利地导入创作,从而影响理论的最终价值。

章法的行程出现故障,无法行进并出现打滑使邱振中把视角点转向了空间形式。:在《神居何所》中,他对传统的空间观的第一炮打响了:“我们不把书法作品看做由汉字组成,而是看做由在时间中展开的线条所分割的、充满感情的空间所组成”。在这里,楷、篆、隶、行、草等字体的划分不被作为重要的依据,一切以线条空间为准则。邱振中的理论焦点于是适时地转移到了空间之上。

邱振中对书法艺术作现代的探索因此必须建立在放弃传统的笔法、章法、结构而转向传统不可控的单纯线条的空间之上。

邱振中在寻找一条出路,“一条不同于日本艺术家的道路”。然而,不管是章法、形式、空间还是创作上,邱振中都没有形成一个可以阐释书法现代性的清晰理路。这就令人感到邱振中一直辗转于现代和后现代、甚至还常常回到传统书法上。

所以,很多人参观他201012月在故乡的“可能的世界”书展时,脑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是:如何“可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