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ontemporary Singapor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ontemporary Singapore.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February 28, 2015

书法教育:新加坡的书法教育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Teaching in Singapore

书法教育与社会的华文华语的使用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谈新加坡的书法教育,当然也必须了解新加坡华文华语在家庭与社会上使用的背景。

基本上,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建国以来,基于国家发展和族群团结需要,即推出以英语为主、族群母语为辅的双语教育政策。自1987年以来,新加坡传统华校基本都已经转型为双语教育学校,而学生在学校书写书法的机会逐渐减少。

可是,近些年来,中国大陆积极开放的态度、蓬勃发展的经济以及由此迅速发展的中外交流,使华文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大大增强了华文的实用价值。此外,以华文为传播纽带、重焕青春的中华文化赋予了华文丰富的文化价值。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文化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重新评估和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鼓励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简而言之,华文的价值和地位得到迅速的增强。受此影响,在新加坡,不仅华裔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加强中文的学习,很多非华裔族群的家长也送孩子学习华文华语。华文教育不仅受新加坡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新加坡政府也会因政治需要而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

近些年来,新加坡政府积极改善华文华语的教学,采取了加强师资的培训、在图书馆增设华文书库等措施,有力地促使了华文教育的顺利开展。新加坡国大、理大和义女理工学院于1993年首次开设了工商华文或商用华文课程。此外,南洋理工大学下属的国立教育学院还成立有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中国语言文化系,并计划招收研究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新加坡小学,尤其是具有华校传统的学校开始把书法当作课外的学习项目之一,不少小学也在正课教授书法。新加坡中小学在每年举办的“双文化周”中加入书法讲座或工作坊作为“双文化周”的主轴项目也有逐年增加的迹象。

在社会书法教育方面,民间团体与半官方组织近年来也大力推动书法教育。新加坡人民协会属下的民众俱乐部就有开办了不少课程,学习书法的人数不断上升。南洋理工大学的孔子学院、宗乡会馆、宗教团体如光明山普觉寺、居士林、菩提阁等都有书法课程的开办。

书画社团方面,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为目前开办最多书法课程的民间团体,每周上课人数有400人之多。

在推动书法活动方面,大众传播包括电视台、华文报章以及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对书法活动的宣传与鼓励的热心不足,倒是一些书法爱好者在互联网、面簿等做了不少有系统的宣传与报道。南洋书法中心的网站群已经是本地区被游览最多的书法资料中心,除了传播书法知识,还对新加坡书法活动大量报道,并于三年前提出“新加坡挥春节”的概念,为新加坡实用书法做了大量有系统的宣传。

一些团体,如狮城书法篆刻会、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义安文化中心、南大中文学会,以及人协民众俱乐部(布莱德岭、碧山、盛港、经禧/汤申等)近年来举办了不少书法比赛与挥春活动,为推广书法文化做出了贡献。

新加坡书法家在推动书法教育方面很积极,参与书法授课的人数不少,其中潘永强、陈财田、黄思伟、李士通、陈声桂、曾广纬、廖宝强、许梦丰,等人的学生人数众多。近年旅居新加坡的中国书法家也有不少积极加入书法教育工作,其中马双禄、顾建平、孔令广等人最为活跃。

新加坡目前书法教育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师资短缺与书法教学缺乏系统化课程的问题,以至书法教育无法在学校有效进行。由于缺乏双语教学老师,无法有效吸引为英语为主的新加坡人学习书法而失去了主要的书法生源。此外,书法教学因此还停留在私塾式教学模式,不同进度学习者同班上课的情况十分普遍。

南洋书法中心的“书法基本教育”算是书法技法教育课程系统化的一个尝试。


参考资料:
1. 新加坡书法历史分期试探  http://icalligraphy.blogspot.sg/2014/05/blog-post.html
2.   新加坡书法教育,我们能做什么?  http://nyccentre.blogspot.sg/2015/01/blog-post.html
3.   书法基本教育的意义  http://gc3e.blogspot.sg/2014/11/meaning-of-chinese-calligraphy-basic.html

Thursday, December 18, 2014

书法教育:社会书法教育 The Teaching of Calligraphy by Social Groups

我们说,理想的书法教育体系必须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管齐下,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书法人才。

可是当代的社会环境,家庭书法教育已经几乎不存在,学校教育的建立就算是在书法母国的中国目前还在摸索中。从这种情况看来,社会书法教育就显得更加任重而道远了。

就社会书法教育而言,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谈:文化组织、综合团体与书家个人所担任的教育功能。

文化组织

文化组织指的是博物院、图书馆、电视、报刊、网络等组织机构。

博物馆对于书法的推动主要是利用所藏的书法作品不定期地举办作品展览,使所展示的作品对参观者产生影响。

图书馆可以介入书法教育主要是发挥其所藏书法书本的作用,还可以举办有关书法艺术的报告会、讲座等。

电视对书法的发展可以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基于直观性与传播面的特点,可以制作书法学习、展览之类的节目以传播书法知识。

报刊对书法家、书法活动、书法知识的报道对推动书法文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会让更多人关心书法。

网络的及时特点为报刊所不及,因此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心书法的主要媒体,书法传播者亦应该利用网络的特个特点加强书法的推广。

综合团体

综合团体包括宗乡会馆与书法团体。

新加坡的宗乡会馆一般都有文化小组的组织来推动包括书法在内的文化艺术,举办艺术展、讲座、书法比赛、书法课程等活动;书法团体包括以书法协会、书法篆刻会、书画会等名称来命名的民间团体,这类团体一般集中于书法创作、研究、教育的工作。

在新加坡,在推广书法方面的综合团体,还可以包括人民协会(人协),因为人协近年来从逐渐把民众俱乐部转型为以文化活动为中心的政府组织。不少民众俱乐部开办书法课程与成立书法兴趣小组为书法爱好者提供学习与活动场所。

社会上综合团体的数目不少,可是大多各自为政,并无彼此配合,共同推展书法教育、研究或活动的情形,所以他们的组织是散点式的、松散的。

书家私授

最后,书家私授的书法教育是指书家个人招生学生,教授书法,可以说是古代私塾式的师徒相授的延续。这种教育的特点一般是以教技法为主,比较缺乏理论传授;以随意为多,比较缺乏系统性;再者规模较小,同上一堂课的学员不分年纪与班级。从上课地点来说,有在家中上课的,也有不少是利用综合团体(宗乡会馆、书法团体、人协)的场地。

除了中国大陆之外,书家私授的书法教育往往因此形成了师门型书法团体,这种团体以一位书法老师为指导或精神中心,成员多数为同一师门者所组成。在一些地区如新加坡与台湾,这种书法团体甚至成为书法教育推动的主轴,培养书法家的重要摇篮。

Friday, October 10, 2014

当代书法传统派:启功为法所困 Qi Gong: Overly Concerned with Word Structure

以传统写字式观念进行创作的书法家,最讲究书写之,笔法、字法与章法。可以说,书写汉字的个性化便是在字的笔法和结构(字法)上具有个性化。沿着这个思路前进,把书写实践理论推到了高峰的有沈尹默与启功。

沈尹默最重执笔五字法及用笔八法,而启功却津津乐道自己在结字规律上的新发现:黄金分割律。可以说他们两个都极注重书写之法,但是由于观点的不同,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沈尹默虽笔笔合辙,字形却显得平淡无奇;启功虽字字入轨,笔法却直白少变化。

先谈启功的书法结体黄金律理论

历史上有很多人对书法的结体即字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探索,人们最熟悉的如“欧体36结构法”、“结构72法”等等,总的趋势是越分越细。相对而论,启功的理论则提纲挈领,抓住了楷书结构的一个关键点,即为结体方式建立了一个轴心,使所有的笔画以靠近中心点的左上部位聚集和辐射,为书写提供了一个坐标点,从而确定了笔画运转的中心,学者若能领悟便能很好地把握笔势使笔画或线条自然流畅。

具体来说,画一个方块,从上而下,从左至右都分作五、三、五的比例,交叉的中心在一个“三”的正方形,任何一个字的聚处便在这正方形了。启功画出“大”、“戈”、“江”、“口”、“一”、“米”等字为例证,称这一发现为“黄金律”、“黄金率”, xy=580.3820.618)。楷字的中宫,本来属于“模糊数学”的范畴,如此精确的计算,为前人所无,称得上新发现。


在西方,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比率将音乐与数学联系,如今启功先生将写字放在数学的精确度上了。至于说到怎样才能写好字,发挥书法的艺术性,便不能因此而简单化。

黄金结构率更加注重的是汉字书写的结构形式。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启功曾针对赵孟頫关于“用笔为上”的著名论断,明确表达了“书法当以结构为上”的观点,并作诗曰:

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
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可是严谨的结体能不能体现耐看的个性化书写是个有争议性的议题。

首先必需区分狭隘的个性和宽博的个性,如赵佶的瘦金书、金农的漆书都十分个性化,他们都达到了痛快淋漓的境界,但是他们的个性在用笔和结体上都过于极端,而极端必定不会是宽博的,其个性就不免狭隘,他们狭隘的个性字就难于耐看。而王羲之、怀素、王铎的个性化是建立在宽博的基础上,他们的书法像莫扎特的音乐那样是以变化无穷又不失内在规定性而显示出其个性化的,其充沛的想象力使人领略到方块汉字化解为点线的组合在平面空间中可以达到怎样出神入化的自由程度,而怪癖和习气的“个性”与他们几乎无缘,所以他们的书法一直成为被人临摹的最佳范本。

启功的书法佳在哪里呢?一般认为是佳在干净利落、周正端庄、雅俗共赏。这种雅俗共赏的书写风尚在书法界的特点是书法家把“实用的工艺性的美观高于艺术表现力的美”的既定观念作为自己的追求。可是,这种书写,与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怀素、张旭、孙过庭乃至苏轼、黄庭坚、米芾及祝允明、徐渭、王铎、傅山等人相比,就觉得缺乏以宽博和无法达到建立在宽博基础上的个性化作为书法审美的标准。

可以说,启功先生的书法是不宽博的,表现在技法的程式化的简单,简单而不是如东晋人的有内涵的简约,所以模仿就变得十分容易,比如启功的书法作品和作伪者的作品在艺术水平上就无法区分出高下来。因为结构均衡,线条单调,作伪者只需要一点小聪明足矣。

学习书法的朋友,可以学习启功学习中国书法传统的路数,但不必直接模仿启功书法,因为一旦形成书写习惯,启功狭隘的个人风格几乎全是痼疾,再想脱离恐怕要花费时日。

Friday, October 3, 2014

当代新加坡书法初探 A First Look at Contemporary Chinese Calligraphy in SIngapore

谈新加坡当代书法,我们还是采用三种当代书法流派的说法:现代派、创新派与传统派。

传统派与现代派

新加坡当代书法,基本上是传统派的天下。

严格来说,当代新加坡书法没有中国书法"现代派"的创作与尝试,因为新加坡书法界没有人探讨汉字解构作为书法未来要走的方向的尝试。

创新派:少数字书法派

新加坡目前最多的尝试是在源自日本的介于现代书法派与创新派之间的的少数字书法派。

新加坡的少数字书法派有两组人:创意书法与非常书法。

创意书法是由新加坡美术总会提出来的。但是什么是创意书法,并没有人加以阐述。2011年举办的现代创意书法展"温故知新"中,梁振康会长只提到"寻求突破传统局限,提倡有意识的组合,与具有创意教导的"书法。就所展出的作品而言,基本上是写中文字、大多数作品在字结构上进行设计式温和重组的少数字书法。

非常书法(Extra-ordinary XO 书法)是新加坡资深书法家薛振传先生提出来的。他在今年4月出版的"南洋书法"半年刊的创刊号提出三大概念9个原则,应该说是新加坡在这方面提出理论基础的第一人。

创新派:糊涂字

除了少数字书法派,比较接近创新派书法的是林子平先生的"糊涂字"。林子平也是个画家,独爱画树,他后期的书法看起来就令人有进入丛林的感觉。可是有人认为这这种字只能算"书法画"。看来这里有些争议。林子平没有提出他书写"糊涂字"的理论,在他来说,写糊涂字是自然而然的事。

创新派:当代书写风格

谈新加坡当代书法,也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有争议性的陈瑞献。他写的基本是传统汉字书法,但就章法而言,他是新加坡依照当代汉字"横左竖右"书写格式来写书法的第一人,这在中国都不常见。这种当代书法书写格式如果成为历史上被接受的格式,陈瑞献的坚持或者应该被我们关注。

注:参考资料:

林子平的糊涂书法: http://thecccentre.blogspot.sg/2014/03/blog-post_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