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 2013

泛谈草书 The Cursive Script in Broad Sense

我们说,中国文字的5种基本字体篆、隶、楷、行、草,到了汉朝已经全部出现。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这五种字体,到汉朝已经形成。


篆、隶、草的出现相对早,秦汉前已经形成。就篆书而言,秦前可统称为大篆,秦执行书同文政策,把各篆规划统一为小篆,亦称秦篆。汉代有隶变,隶体成为正统。

草书的产生,许慎认为“汉兴有草书”,赵壹认为“起于秦末”,还有认为从秦隶的草率写法中,产生了隶书,也产生了草书。所以,草书是如何产生,就有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草书产生于篆,另一种说法是产生于隶。

一般把西汉武帝之前所出现的草书成为广义草书。这种广义草书,指不论何时、何体,凡是写得草率、随便的字,都可以称之为草书。如篆书时代有草篆,隶书时代有草隶等。宋代《南轩集》中说:“草书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笔札以来便有之,但写得不谨,便成草书”这里指的就是广义的草书。

广义草书是快速书写而产生的字形变化,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以毛笔写在玉、石片上的文献,字形简草草率,已有草书的偏旁出现。这类“草字”在战国时期已经相当普遍,如长沙弹子库帛书、楚简、云梦睡虎地秦简等。

汉初马王堆一号墓遣册部分文字呈现连笔的趋势。西汉武帝时期是草书的重要发展时期。抄于此时的银雀山汉简中《方韬》、《守法》、《守令》等篇,草势已很明显,但这些书迹中,大部分草字写法带有较浓的随意性。

所以,西汉武帝之前还只能算是广义草书。

草书作为一种书体,大约在宣帝(前73-前49年)才发展成熟。从居延、敦煌出土的汉简看,这一时期的草字草法纯熟,已有纯以草书写成的,虽然较多的还夹带一些隶书。这种草书,已具有一定的法度,自成系统,就是狭义的草书写法,是书法中的一种书体。

狭义的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和“标准草书”之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