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3, 2015

楷书与标准皇家书体 The Official Requirements of Standardised Scripts

楷书发展史上有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就是许多书家都很鄙视和不以为然的标准皇家书体”  -- 院体、台阁体、干禄字以及馆阁体。如果把晋代的三体书经也看作是标准书体的话,那么吧三体书经列入馆阁体也不为过。

三体书

在真(楷)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三体书经,或称三体石经,建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共约二十八碑,也名《正始石经》、《魏石经》。书写者有卫觊、邯郸淳、嵇康诸说,但无定论。刻本笔法与结构都很规正,常为初学者取作范本。

三体石经的正式格式是每行二十字,每字有三体,直下排列。另有品字式,古文居上,篆、隶分列下方。品字式只见于《尚书》开头的两篇《尧典》与《皋陶谟》(三体直下式也有此两篇)。另有古文一体残石,古文、篆书二体残石。《三体石经》在每一碑面刻有纵横线条为界格。一字三体直下书刻,每面约33行,每行60字。每碑行数各不相同。王国维经推算认为最可能是35碑,马衡根据1922年洛阳太学遗址出土的一块石经,推断正始石经应是28碑。

干禄字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一共有六项: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当中,书写的要求第一为正确,二才为遒丽,特别重视官吏士人的文字书写规范。由是,颜元孙撰《干禄字书》使科举文字得以统一,尤其突出“正字”这重要概念,所有考生必须依从其例以应考科举。

《干禄字书》序云:“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著述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下有注解为“进士考试,理宜必遵正体,明经对策,贵合经注本,又碑书多作八分,别询旧则”。从此可见,唐代进士考试必依《干禄字书》的“正字”。所谓“既考文辞,兼详翰墨,升沈是繁,安可忽诸。”而此等“正字”则为全书对于唐代书写文字的标准。在此,我们亦须留意,《干禄字书》的“正字”当以楷书写成的。

院体

院体一词,北宋御书院侍者写浩敕(帝王对臣子的浩封)。然而字势轻弱,笔体无法,时人直呼为“院体”。唐代以及宋代的“院体”虽然清丽、圆熟、精到,然而板滞、缺少骨力和韵味,只是流行于翰林院。由于迎合皇帝的喜好,与后来发展到明清两代的台阁体、馆阁体书法是一脉相传的。

台阁体

台阁一词起源很早,汉时指朝廷尚书,后也有泛称六部的长官等。明朝的台阁有台辅阁臣之意。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字写得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因此,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书体,称“台阁体”。台阁体书法至永乐年间达到鼎盛,影响波及朝野间的整个书坛,成为当时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态。

台阁体的特点是字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台阁体书法的主要名家,大多任朝廷的中书舍人,其代表人物即有并称“二沈”的沈度和沈粲兄弟、沈藻(沈度之子)、姜立纲。沈度深受明成祖喜爱,并誉为“我朝王羲之”。

沈度所作《楷书诗》册和姜立纲所作《楷书东铭》册两幅楷书作品通篇运笔精到,圆笔中锋,丰润淳和,劲秀工整,纵横有行,分布和谐,端庄有致。字体整齐平稀而匀称有度。用笔流畅圆转,潇洒秀逸。结体婉丽飘逸,雍容有度,体现了明代台阁体书法的风貌,是台阁体书法的范本。

馆阁体

馆阁之称起于五代,梁当初迁都汴,开始设昭文、集贤、史馆,称之“三馆”。后宋太宗在国体的治理中,合“三馆”为院,赐名崇文院,内乃分为三馆,藏书万余卷。另设秘阁与龙图阁,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后三馆与秘阁与龙图阁通称“馆阁”。明代将其职掌移归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称“馆阁”。清代沿之。

清代皇帝由满族世袭,统一中国后,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汉族。清皇室唯恐汉族起义反抗,对汉族严加防范,对汉族的文人学士屡兴“文字狱”,找种种借口对其镇压。雍正年间(清世宗年号)有一科场考试,主考官出了一道八股命题“维民所止”便被说成“维”字比“雍”字少了“亠”“止”字比“正” 字少了“一”是斩了雍正的头,存心反主,叛逆不道,被处以死刑,全家遭灭门之灾。

在这种残酷的统治下,一些文人学士皆噤若寒蝉,不敢随意吟诗撰文,更不敢进行学术交流。文字书写更是强调字形、大小、粗细的统一,字体乌黑、方正、光洁,力争一丝一毫不走样,形成“馆阁体”。因此清代书法“馆阁体”最为时髦,不仅皇帝如此,大臣如此,民间也深受其影响。学者、学士、学生均以“馆阁体”为楷模,不敢越雷池一步。清代取仕为科举制,最高的考试是“殿试”,殿试及格者为“进士”,进士分三等,叫做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二甲的进士一般分到翰林院工作,入翰林院的人叫“翰林”,写不好馆阁体的人不能入“翰林院”。因此“馆阁体”又叫做“院体”,文人学士做了翰林才能高官厚禄,衣锦还乡。所以,在清代“馆阁体”书法是学子升官发财的阶梯,写不好馆阁体的人永远为人下。

馆阁体对书写者的书法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但也因其呆板而受到诟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