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书法弘扬中华书法,必须触及两个议题:书法教育的普及和书法艺术的大众化。
书法教育普及化可以使书法艺术的土壤更加肥沃,就是说有更多的书法爱好与欣赏者;而只要有了肥沃的土壤,就会开出丰硕的花朵,产生优秀的书法家。
书法教育普及化可以推进书法大众化,而书法走大众化之路是书法发展的基础。就是说,书法必须要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风俗文化生活紧密相连,要有众多的参与人群,要有不同层次的书法创作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书法大众化,使书法走向了人们日常生活 -- 家庭布置、品鉴欣赏、节日活动(如春节挥春),使到一切文化习俗的活动都离不开书法。
传统书法在古代的大众化,主要是基于书法的实用性与生活性。在印刷术与电脑输入普遍应用之前,所有典籍、公文、诗词文赋都不得不通过毛笔书写来传达,实用书写因此构成了日常生活最平常的部分,人们对毛笔以及由此其带来的文字书写亲切与熟悉程度是当代人无法比拟的,许多流传下来的书法经典就是一些不经意的日常书写,如手札、书信、文稿等。
当代社会,由于传统人文环境的逐渐消失,与之息息相关的传统书法所依存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变,书法的实用性不再被重视,而书法的精英化、艺术性的议题开始显现出来。
认为书法必须精英化的人所持的基本观点是,书法不单纯是一门技术,它还是一门兼融高度文化的、人格化的艺术,或者说,它的精神魅力,首先来自文化与人格层面的营构。真正成就书法的是书法背后的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的精英与饱学之士。从这个观点来看书法,书法精英化倡导者呼吁恢复书法的文化确认,就是不要让书法与文化分离。书法首先应是文化的。
书法大众化与精英化可以说是对书法发展与传承的两个极端。一边是强调书法的实用性与生活性,而另一边则是把书法当成是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基础。
当代书法之失,其主要症结就在于书法大众化取向与对书法文人化的忽视,从而造成当代书法人文精神的缺失,同时也造成对传统书法经典价值的偏离。
当前书法大众化的确有极力倾向于对市场消费、商业媒体炒作的趋利化追求,而不是使书法走向了人们日常生活,这就导致书法的精神矮化与审美的消失。相同的,展览效应也主导书法艺术创作形式。书家面对的是展览效果和效应,参展、获奖成为书家及许多书法爱好者的不懈追求,于是他们将展览效果和观赏效果放到了最核心的位置。在此作用下,书法形式追求大效果、别出心裁,用笔、结字上力求变化和丰富,布白上讲究发挥点、线、墨及其构成的关系,以达到展示效果、增强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这与传统书法形式已有很大差别。展览作品和社会文化消费的作品在形式上已分道扬镳,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特征。
书法大众化是书法发展的基础;而为了使书法从技术形式走向文化,书法又必须从大众走向精英,从群体走向个体,从展览走向书斋,从外在张扬走向内在的心性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