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0, 2015

楷书的起源 The Origin of the Standardised (Kai) Script

讲楷书的起源,必须认清一点,就是楷书和其他字体一样,是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不是一两个人独创的结果,虽然历史上一些人在实践总结、整理和提高规范做了极大的贡献。

伴随着历史发展的需要,篆隶楷行草字体经历2000多年,以实用性作为最主要动力,不断地演变,可以说最后一劳永逸地定格在楷书上。自楷书问世后,再也没有新的书体出现,就算是简化(体)字的笔画都是依据楷书进行设计书写体与印刷体的。

关于楷书的起源,历代书法史论著和文学专家、学者著说颇多,虽然比较一致认为由隶书演变而成,但是也有不同意见。

1. 楷书从章草出之说

当代蒋彝是这种学说的学者。蒋彝在其《中国书法》一书中指出:“按照年代顺序的记载,严格地说,楷书并非隶书衍生出来的,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叫做章草的书体……章草中的每一个字在书写时是分开的,这就与后来的草书不同,笔画的起伏变化无疑是来自隶书,特别是从八分书体中衍生出来的。……这种规则的书体是修改后的隶书的结合体,它既保持了方正的特点,又有上面提到的章草简捷的特征,曾经有一个时期,隶书有时也叫做楷书……在楷书中,有一种笔画平直,形体方正的书体,被冠以‘正书’的头衔。” 
 
2. 楷书从行书出之说

当代文字学家裘锡圭提倡楷书是由行书演变出来的学说。他认为两汉时代通行的主要字体是隶书,辅助字是草书;到了东汉晚期,在隶体和草书的基础上形成了行书;大约汉魏之际,又在行书的基础上形成了楷书。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楷书书法家是钟繇及其所写的《宣示表》。他认为《宣示表》等帖的字迹是脱胎于早期的行书,因为如果把规整一派的行书写得端庄一点,把早期行书里已经出现的横画收笔用顿势的笔法普遍加以应用,再增加一些捺笔和硬钩的使用,就形成《宣示表》那种字体。

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里断言:“钟繇的行书本来就比一般的早期行书更接近楷书。他在一些比较郑重的场合,如在给皇帝上表的时候,把字写得比平时所用的行书更端庄一些,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楷书。”

3. 楷书从章隶或古隶母体出现之说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书法理论教研室主任书法博士戴家妙于200104月第二期《书法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上发表《关於楷书书体的概念与发生、发展过程》的文章中认为楷书从隶书中演变而成的说法有破绽,因为东汉隶书已是相当的精致,书写的技术含量已经当代高,楷书很难说就比隶书更加精致雅观,相反还多了一些粗犷的气质,所以楷书从隶出的说法在这点上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他认为隶楷都是从草隶或古隶母体演化而来的,隶书成熟得快,楷书成熟得慢。这是因为:

一:隶书在东汉被官方定为通用字体,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楷书的成熟过程;

二:西汉时期大量使用木简、竹简作为书写材料,在物质上促成了隶书的早熟过程。

4. 楷从隶出说

一般的说法,今文隶书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发展为草书,一是发展为楷书;同时在楷书与草书之间又产生了行书。楷书的形成有隶书的因素,也有行书的因素,因为它是产生在隶、行通行的时期。

楷书传说是汉上谷人王次仲开始作楷法,少波势,字以方广,字方八分。可见最初的楷书体是缺少波磔的隶书,如武威汉简中这些字,如果用逆入回锋等楷书笔法来写就是楷书。从这变化中,可以看出楷书笔法比隶书要复杂和丰富。所以,隶书在楷化过程中,往往是先在结构上变化。楷书化进一步发展,楷书的结构和笔法更成熟,隶书的成分越来越少。传说汉魏的钟繇,对使楷书脱去隶书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楷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