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翔:广西现象 |
1993年,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获得一等奖的十名作者中,有四名是广西书家,他们的作品均采取仿古作旧的青铜色调,模仿魏晋残纸书风,引起了当地书坛的关注,被称为“广西现象”。
广西现象虽然被认为中国古代留下的浩大的民间书法艺术对当今的书法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可是由于广西现象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受过浙江美术学院“陈振濂书法教学法”训练的陈国斌与张羽翔(唐锡生),所以一般也认为广西现象与源自“陈振濂书法教学法”的“学院派书法”有密切的关系。
可能是广西现象的出现,陈振濂看到推广自己创作主张的时机已成熟,于是于1994年8月在“书法报”适时发动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大讨论,并于1998年策划推出了“学院派书法展”,正式学院派书法以主题先行、形式至上、技术本位书法的创作理念,这离在1989出台的“陈振濂书法教学法”刚好是十年。
“陈振濂书法教学法”是陈振濂从事现代书法教学实践的总结,他的教学模式有两大方面:一是基于视觉空间而设的“构成训练法”,这是对书法形式的特别关注;另一是基于过程时间而设置的“体验训练法”,这是对书法“书写”本位的守定。
广西现象倡导者陈国斌与张羽翔曾声明他们的追求是“张扬物质层面的形式表现,张扬艺术的体验视觉效应”,这是“形式先行”的主张,与学院派的“形式至上”的主张是一致的。
可是到学院派书法正式出炉的1998年,在主题、形式、技巧三大原则中,借形式以表现主题已经成为学院派创作的真正动机的先行要素,而形式本身却退居次要地位。因此,好的学院派书法无不通过形式的匠心处理和作品标题的提示或暗示,试图表达一种主题。
例如陈振濂的作品“一却历史都是当代史”是“以此来反省书法史学中史观建立的重要性,与历史研究中却忌绝对化、简单化、片面化的道理。”
这样,学院派书法创作简直成了主题的传声筒,主题是靠附加的形式来表达,而不是笔墨本身的效果。但是由于主题比较抽象,不易表达,学院派书法比较成功的恰恰是被赋予次要地位的形式。因为学院派书法坚持的创作是每幅都不一样,即每幅都是在创造,所以在视觉形式上必须别出心裁,使每件作品都具有美术作品的特点。
可是学院派的形式是书法还是美术设计?比如陈振濂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作品,细看好像只是对甲骨文、汉简、西域残纸书法模写拼成作品,单靠跋文如何能书法本体形式表现出所要表达的主题,令人费解。
陈振濂:一却历史都是当代史 |
陈振濂:天地玄黄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