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写字不一定是书法,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自有中华书法以来,书法就是写汉字的艺术。就是说汉字就是书法的本体,是书法的最基本“身份”。
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令人惊讶的是,书法却没有遭到真正的讨伐。可以说,主要的原因是书法是道地的中国国粹,引进的西方艺术中没有相应的参照物,故其发展不引起新文化人的注意。书法不被讨伐还有其他的原因,这里就不说了。
在这种相对“安全”氛围下,致力于书法创变的书法家们所面对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从传统的书写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形式规定中写出个性风格,如何挑战美观书写的观念来突破传统。
这种情形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有了改变。当时一些受到西方艺术思维影响的艺术家(主要是画家)觉得书法要成为当代艺术,就需要实现形式的转型。为了使它赢得和其他造型艺术一样的地位,需要有美术观念的介入。
这种对书法从美术观念角度的思考,引进西方抽象概念,但是由于西方没有相应的参照模式,可以说是举步艰难,突破点其实是一些书画家在日本找到了参照物与受到了刺激。日本书法界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了现代书法的探索,经过几十年取得了飞速发展,并在战后逐渐把书法推向欧美与中国。在60与70年代,尤其是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书法界的交流逐渐增多,80年代以来的交流更是日益频繁。
中国书法界于80年代初开始了对日本书法的引介与研究,终于于1985年10月15日“现代书法首展”在中国美术馆揭开序幕,并同时宣布“中国现代书画会”成立。这正式标志者“现代书法”创变模式的出现。令人注意的是,当时“现代书法展”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美术界而不是书法界。
中国现代书法的出现也令作为书法艺术形式构成因素的“汉字”成了焦点。一些疑问开始被提出:汉字在形态上能容纳多大程度上的变形?汉字是不是书法创变的“底线”?
其中在中国美术学院教书的邱振中在一篇题为“线条的艺术”的文化中提出了这个观点:书法离不开文字,但对深入的观察、研究来说,“字”毕竟是个太大的单位,就像我们研究绘画,总不能仅仅研究怎样画鸟、画石头、画房子,我们还需要研究色彩、线条,研究这些要素的配合和组织,然後再探讨鸟、石头与房予的有关问题。
邱振中因此提出了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当代书法理论从探讨如何解构汉字形态到邱振中提出书法为线条艺术,书法创变终于被归纳为两个基本立场和问题:传统式的的写“汉字”与现代式的画“线条”。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Thanks for sharing.
ReplyDeleteI think that there is always an art in all writing.
Whether it is calligraphy or just typical handwriting, each one has its own uniqu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