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字虔礼,自称吴郡 ( 今苏州市 ) 人。孙过庭的生卒年不详,一般认为生于648年,活不到50岁就去世了。他短暂的一生中,命运舛厄,仕途坎坷,只做到“率府录事参军”,故又称“孙参军”。
由于怀才不遇,他便把自己的才智寄托于翰墨之中,“无间临池之志”。他尤以今草书著名,其所著《书谱》妙在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家的理论,被誉为文书双绝之作。
先谈其文。通观《书谱》全篇,要点有六:
其一,追溯书史,推崇王羲之书法之美,提出了书法的“质”与“文”问题,强调必须在内在美“质”上下功夫,“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其二,自叙学书之体会,指出学书入门的要领和书法创作的条件。强调学书,既要讲究基本功,更要善悟,追求字外之功,达到“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境地。同时指出了书艺创作中的“五乖”、“五合”问题,指出了思想心理、时间条件等因素对书艺创作的作用与影响,得出了“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的结论。
其三,对前代书论进行分析辩误。指出《与子敬笔势论》并非羲之所作。
其四,提出了书法的本质“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提出了书法意象美的美学观点。
其五,总结了学书之要领,提出了学书的“平正”与“险绝”的辩证观点。
其六,述当代评书之弊。指出要准确科学地评论书法作品的优劣,就必须认真研究书法之理,深知书法之妙。为书法评论家提出了很高但却是最起码的要求。
两汉以来论书之作甚夥,而此篇言简意赅,不蹈空疏,委曲切实,于“执、使、转、用”之际,阐述颇多精义,为故代论书名作。
手迹卷首题“书谱卷上”,篇末记“撰为六篇,分成二卷”。宋代以后所传,仅见三千七百余言,学者多疑有脱佚,近人朱建新考北宋以前论书者所称引,无一语出于今传本之外,而论文亦首尾完具,无以复加,故推证应为原文全篇。
再谈其书。《书谱》以今草书写,分上、下卷,款署垂拱三年写记。存纸本墨迹上卷,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载:卷高八寸五分、横二丈八尺七分,凡三百七十行。
孙过庭善真、行、草诸体,最负盛名的还是他的草书。其草书取法二王而稍变,才华横溢,清新流美,为后学之典范,开中国书法史上抒情写意草法之先声。
传世作品《书谱》 足以代表其书艺风貌。书法二王,笔势坚劲,后半卷愈益恣肆。唐代窦臮虽有“千纸一类,一字万同”之评,而明代王世贞称:“美璧微瑕,故不能掩也。”
《书谱》的意义有二:一是立今草典范,二是传书法观点。《书谱》为孙过庭的墨迹,神采焕发,自然天成,烂漫多姿,别具风神。中锋用笔,圆润流美,使转灵便,韵味深厚,得二王草书之神韵,又自出新意,不落二王成套。笔势纵横,墨法清润,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首尾圆合,耐人寻味,达到了文中所谈的“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极高境界,被孙承译评为“有唐第一妙腕”。
历代习草者,多取为范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