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7, 2014

中美第一夫人秀书法 It's Time for The First Ladies to Show Off Their Calligraphy Skills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中国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之邀,于321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目的是促进两国在教育和人员之间的交流。

这是美中两位第一夫人第一会面。2013年美中两国领导人在加州举行会晤,彭丽媛当时陪同习近平来访,但是米歇尔因故留在华盛顿,没有前往同彭丽媛见面。

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及两个女儿与彭丽媛一行于北京时间上午九点三十左右到达北师大二附中,正式开启中国访问第一站。

当米歇尔停驻脚步在中美学生的书法课堂,老师此时正在声情并茂的讲着关于书法的节奏韵律美。米歇尔饶有兴致的走进教室,在场中国学生和外国交换生们一起为两位夫人做了书法展示。

在彭丽媛与同学们的带动下,米歇尔也拿起毛笔,学着写了个“永”字。这是中国书法的入门字,元代高僧 李溥光在《雪庵八法•八法解》中说:“历代以下,书者工于笔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晋之钟繇、王羲之,唐之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之辈,亦各家有书,所传之,惜乎沦没日久,真迹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传在世。”一个永字,包括了中国书法中所用到的所有基本笔划:点、横、竖、撇、捺、勾、仰横、斜撇。


美国第一夫人来中国写书法,米歇尔不是第一人,之前小布什夫人随丈夫访华时也写过,而且写的也是永字。写永字看来十分讨巧,既能迅速掌握写字要领,又有着“永世同好”的寓意。

 小布什夫人 Laura Bush

彭丽媛慢慢教着米歇尔,最后也自己大笔题下了“厚德载物”四个大字,并赠予米歇尔。彭丽媛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写书法,盖章送给对方,说明她对自己的书法有信心,也体现主席夫人的多才多艺。亲笔书法亲笔书法体现出一种真诚,客人也会更加珍视,比工艺品更珍贵。而“厚德载物”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与书法接触的短短时间里,这位美国第一夫人不禁叹道:“中国书法太美了,今后我要多练习!”

中国书法传承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汉字出现前其实就已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汉字出现后,经过甲骨文、篆书、金书等形式不断转变,直到如今转变为简笔汉字,各个时代的文人骚客甚至投笔从戎之士,都能书写一手好书法。现代文化的电子信息发展以及国外文化的冲击,都没能冲淡文雅之人对于书法的狂热。甚至韩国、日本的政客,都以一手精到的书法为豪。中国深沉的历史背景积累下来的书法文化,其中蕴含的艺术、悲喜,终于成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米歇尔访问的第一站让两位夫人秀书法的安排体现中美两国的精心构思,从传统到现代,从文化到教育,触及到了米歇尔所关注的主题,“作为主人,把中国文化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她”。

彭丽媛本人也通过着装和言行展出中国文化的魅力的同时,说明中国书法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Thursday, March 20, 2014

新加坡书坛趣事:木笔挥春不用手

新加坡书坛上,被公开讨论最多与最激烈的一个字应该是字。

这件事的起因是新加坡地铁公司2012年举行挥春活动,全岛SMRT 的地铁站布告栏里,出现了以毛笔书写的“挥春迎祥龙”五个大字,其中的“挥”字被书法界认为是明显写错。后来这五个字还被印成4000张地铁卡,售卖给地铁乘客。

由于题字的是美术界名人,字的写法引起书法界的注意。

这个字的错误是把的挑手旁写成木字旁。

也正因为题字的是美术界名人,为题字者辩护的人还不少。有些辩护者就指出宣传海报整体看蛮有风韵的,旁边也有署名。提手旁是很普遍的部首,应该不致于不会写,我猜测或许是该书法家想要树立自己的风格。

这位名家显然并不认为自己写的字错误,又于2014年搞挥春活动时于联合早报登广告,以自己的风格来写挥字再次向公众广而告之。

这正应了:木笔挥春不用手。



2016年春节,这位先生终于把挥字的写法改正了:



Friday, March 14, 2014

新加坡书坛趣事:浮出海岸惹争议


到过新加坡牛车水地铁站的人,一定会看到多元艺术家陈瑞献先生的书法,那是他特别为这个地铁站撰书的“牛车水楹联”。书法分两部分,在大厅墙壁上的解释文与地铁月台地砖上的楹联字。


这里要谈的是楹联里的两个有争议的字:华与海。

华字有两处引起争议:第一个华的双十被认为多写了一笔;第二个华字的下面则多写了一横。

陈瑞献写在地砖的华字
原来在墙壁上释文中的“起万华”


海字的争议最大,至今好像都没有结论。认为没有写错的还特别画出书写轨迹作为没有写错的根据。

释文里写的海岸



有关讨论,请游览网页:http://www.sgwritings.com/108541/viewspace_46229.html

大厅墙壁上的释文已经被移走。不知是不是因为最有争议的华与海字都出现在释文?

Saturday, March 8, 2014

新加坡书坛趣事:建字为何多一点

上个世纪6070年代在旧南大读书的人,常常谈的一个话题就是当时南洋大学校园内的建国堂匾额上“建国堂”三字中的“建”字,因为这个字的写法引起过争议。

这个‘建’字“廴”旁顶上加了一点。

“建国堂”三字是黄勖吾教授的墨宝。黄勖吾,字剑秋,19051907?)年出生。父黄俊卿,为暹京米业界巨商。他自幼聪颖,好读书,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办校与教育工作。1948年底,黄勖吾正式移居新加坡。起初从事师资培训工作,曾在新加坡公教中学任教。上世纪50年代初应新加坡南洋大学之邀, 任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并在新加坡渡过了中年和晚年。1979年曾返广州与子女会晤,翌年在新加坡病逝。

 对于建国堂的,为何要多写一点?当时的说法是:多了一点,从文字角度看,是错的;但从艺术的,美学的观点看,是允许的。

建国堂匾额如今不知在何处,现在只能从照片中敬仰前人的风采了。



1958年建立的南洋大学见笑纪念碑,碑上“建”字“廴”旁顶上也多了一点。同时纪念碑上的“校”字,右旁也缺少了一点。于是,有了这样的推测:雕砌碑上文字的时候,把“校”字那一点,移植到“建”字头上去。



在台湾,2011年为辛亥革命民国建国百年而举行展览,展览主题题字的也是多了一点,也引起人们,包括一些立委的批评,以为是错字。经过解释,才知道原来建国百年4字,选自唐朝书法大师欧阳询的字体,不只欧阳询的建多写一点,宋朝、北魏书法家,也常这样写。

新加坡南大是高等学府,当时建字多写一点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台湾的百年回顾,选择古代书法家的字体,要塑造怀旧感,没想到一般民众不熟悉的字体,差点被怀疑,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