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9, 2012

Calligrapher Wu Dexian 吴得先

吴得先是新加坡先辈书法家之一。以下是摘录自他的《守琴轩》的生平简介。

吴得先(1893-1962)又字竹僊,名育(字头)。中国福建省诏安县人。19世纪2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先后执教于集美师范学校、上海泉漳中学、泉漳第三高中(今漳州一中)、厦门中学(今厦门一中)等校,曾任诏安中学校长。1939年南渡至新加坡,曾任公立平仪学校校长,历任南洋女中、中正中学、华侨中学、南洋美术专科学校、中华女中等校教员。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蛰居马六甲宁宜,以耕牧、篆刻为生。

吴得先的书法源于秦汉篆隶,又精习魏碑,因而金石味极浓,寓巧于拙,自有面目。其篆刻作品得篆法、章法既统一协调,又富变化。刀法纯熟老练,劲挺流畅。亦善古琴弹奏,新加坡广播电台曾请他演奏并讲解有关知识。吴得先治学严谨,涉猎广泛,著述颇多。现存的文论有:《清代古文辞轮略》、《书法讲话》等;诗有《蔗尾草》(小部分残稿)、《三无室诗稿》;书法作品有《守琴轩书集》、《守琴轩书集续集》、《守琴轩墨迹》(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版);篆刻作品有《守琴轩印稿》。

南洋的《星洲日报》、《南方晚报》、《学生邮报》等报刊曾介绍其生平,发表评论其艺术成就的文章。在中国,《书法报》、《福建侨乡报》、《诏安历代书画选》等报刊书籍,曾刊登其书法篆刻作品及有关的评论文章。《漳州诗词》、《闽南乡土》等刊物发表其诗文及有关评论。其生平事略刊载于《漳州华侨名人传》、《诏安县志》等书。

又云:他的父亲、伯父均为清末贡生,他幼承家学,二十来岁,即能书写楹联、条幅。他从临写《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入手,中年后,悉心研习《宣示表》等。他在家乡担任中学校长期间,正值盛年,虽工作繁忙,但不论寒暑,每日凌晨即起,临池学书数百书后才进早餐,五年间从未间断。他喜用玉扣纸临写,临写完毕,置于案首,逐月装订成册,工作之余即逐页地翻阅,对照原贴,品味得失。应人求书,从不苟且,写毕后,悬之琢磨、品味再三,自觉满意,方才送出。他书写的擘窠大字,更受时人称道。他曾说:“大字必须一点一划都可以独立存在,令人看后有庄重之感方可,倘若流入媚俗,则去书道远矣。”据跟随他多年的学生说:“先生作字之前,必先饮茶静坐,然后凝神执笔,一挥而就,即使是大至数尺的字,他也从不重写”。这段话貌似虚幻,实则充满理趣。所谓“静坐”、“凝神”,实际上就是酝酿创作情绪。“书为心面”,涂抹、修改则意趣全失。

Friday, June 22, 2012

Chinese Calligraphy: Follow the Desires of Your Mind 中华创作观:从心所欲,不逾矩

西方思维是理性思维,华人思维是审美思维。当代不少西方哲学家开始发现理性思维的缺点,而纷纷在中国审美中寻找养料,看能不能补充他们的不足。我们不在这里比较两种思维的好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华人审美思维在美学领域来说,是有其优点的。
中国美学主要观念是自然与法的协调,那就是自然之法。
唐诗宋词,法则不少,但是好的诗词,自然浑成,无斧凿之痕。这种创作形式,流传千古,至今为文人所好。新诗是西方的产物,被介绍到中国已经近百年,会不会在这块土壤茁壮成长,我们拭目以待吧。
从创作角度来看,华人的创作观不是什么模仿、抽象这类西方概念,而是孔老夫子活了70年后所领悟出来的道理:从心所欲,不逾矩。何以能够从心所欲,还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矩’。
矩者,法、理、道也。还是要回到老祖宗思想源头:道。道者,一也,易之道也。道是动词,不是名词。实现道就是去经验、诠释、影响这个世界。
人不仅是道的继承者与传播者,还是终极性的创造者。从艺术角度来看,那就是要继承传统,表现当代精神与形式。道就是一条不断在修建的道路。以当代社会情况来修建道路的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因为时代不断进步,社会条件与情况也一直在改变,创新就是不要食古不化。
要得道是要下苦功的。中国艺术就是一门功夫,临帖、读帖、书外功,就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基本功练成后,自然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

Friday, June 15, 2012

Mei Mosheng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梅墨生在新马

Chinese calligrapher Mei Mosheng visited Singapore and Malaysia recently and held a exhibition from 8 to 10 June at the Singapor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The exhibition displayed 62 pieces of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ic works. 

备受书画界关注的【梅墨生书画展】,于6月8日傍晚在南洋艺术学院院长朱添寿莅临主持下,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展览厅隆重推出,展览掀起狮城今年以来书画界的第一个高潮。 
      

本展由狮城书法篆刻会主办,并获得李氏基金赞助;本次共展出书画家精心近作的山水、花鸟、人物、书法计62件。
中国使馆萧江华文化参赞特地拨冗到会场祝贺,并在受邀讲话时强调了中国与新加坡的紧密联系,他对梅墨生此次新加坡之行充满期待,同时也盛赞狮城书法篆刻会历年来在推动书法艺术以及促进新中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南洋艺术学院院长朱添寿在致开幕词时指出,梅墨生在画里画外所表现的是文人独特的神采和性灵,并在诗、书、画并美的高度融合中让欣赏者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出席开幕的嘉宾有義安文化中心主任洪云生;新加坡美术总会会长梁振康;中华美术研究会会长赵振强;啸涛篆刻书画会会长曾纪策;新城书法会顾问导师廖宝强、蔡珞伟、会长温乐荣;新加坡国家博物院艺术馆前馆长院蔡荣恩;乐龄书画会前会长李淑芝、副会长沈观汉;汉石书艺学会副会长沈松机、秘书林锐彬;碧山书艺会主席王怀正、理事吴多标;布莱德岭华族传统艺术中心副主席蔡卓南、理事陈财田;中正中学校友会会长许万兴;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副会长陈振宗、顾问黄田方;中国苏州园区文联副主席、书协主席钱玉清;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蔡纪典、董事郭绪泽;狮城传媒节目总监林尤发、新加坡998网络电台节目制作鲍鸿;爱同学校前校长丁明正;新声诗社理事孔令广;狮城书法篆刻会主席、墨澜社顾问曾广纬、顾问薛振傳、丘程光、副主席吴耀基、杨昌泰、陈美娟、理事关奂璀、李美美,林玉明,王源枝,狮城青年组梁俊韵;活跃于新加坡书坛的江士豹、何业波、李凌千、张受人、叶月娥、官颂、王白安、李士通、马双禄、陈合新、洪笃恭、陈福明、杨南生、黄培忠、锺美姜、李耀松、李苑娥等两百余位,场面殊盛。
       

梅墨生曾经被评为“中国十大画家”及“十大艺术人物”,这是他首度莅临新加坡展出,连日来前往观展者络绎不绝,其中还有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前会长姚天佑、资深书法家张铭恩、王贵南、美术界知名人士詹道春等人。

梅墨生先生亦于6月10日下午莅临碧山民众俱乐部碧山书艺会访问,并作了一场书法讲座及现场挥毫示范。

出席这场交流会的有狮城书法篆刻会主席曾广纬、副主席陈美娟、吴耀基和杨昌泰、顾问洪云生、薛振传、丘程光、会务顾问陈光亿;新加坡乐龄书画会副会长沈观汉、新加坡汉石书艺会沈松机、碧山书艺会会长王怀正、理事吴多标、杨南生以及多位活跃于新加坡书坛人物马双禄、王白南、郑文龙、谢鸿禧、陈福明等,当天的讲座交流吸引了近百位书法爱好者参与,场面十分热闹。 


       
书画家在结束展出后也于11日上午马来西亚新山南方大学做一场以书画欣赏为主题的讲座,及12日晚在马六甲的一场交流讲座活动。

资料来源:

梅墨生书画展:


梅墨生在碧山书艺会:


梅墨生在新山南方学院。


梅墨生在马六甲:


Friday, June 8, 2012

Three Master Calligraphers of Singapore 星洲三大书法家

19世纪廿年代,华人大量移居新加坡,包括多艺术界人士纷纷到南洋谋生、定居,这些人多数在新加坡从事艺术书法组织与教育界工作。可是,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对移居新加坡的书法家所知不多。

我们所知道的当时有星洲三大书法家之称的吴纬若、谭恒甫与许允之,还有一位李毓川。这四位之所以会留名至今,可以说都因为他们为商家、乡会、商会写了大量的匾额。他们的匾额亦明显的显示当时书法家崇尚写碑的这种风气。

这里简略地介绍星洲三大书法家。

1。吴纬若先生是新加坡著名书法家,其书法出自颜体,雄浑、丰满,工稳、厚重;深受华社商家欢迎,早年商店牌匾,多出其手笔;先生似是大埔人,并曾经在同济医院担任中文文书。

2。谭恒甫是一位前清秀才,在战前即在新加坡长泰街(Upper Hock Kian Street)附近自办私塾,据知谭老当年很注重弟子们的书法学习,其书法出于魏碑但又能独出己意,目前活跃于本地书坛的书法家徐祖燊、曾守荫等,当年都曾经受业于其门下;谭老在世时很受华社尊重,并与许允之、吳緯若齊名,有“星洲三大書法家”美誉,曾为新加坡小坡及大坡一带留下不少手书之商店牌匾,现在还能见到的大概就是在前大华戏院的“天演大舞台”。

3。許允之,祖籍金门,1890年生于后浦南门,20岁南游星洲,隔年转赴印尼,后因母丧归乡。曾任教于金门,创办金水、烈屿及长盘山诸学校。未几,重返新加坡,任职于华侨银行。他曾任新加坡金门会馆总务、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秘书,亦是新加坡许氏总会与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发起人之一。許允之工书法、善治印,以篆刻之法入书,自号鍊石窝主人,是驰名当年南洋一带的文化彦士,与谭恒甫、吴纬若齐名,有「星洲三大书法家」之美誉;与郁达夫过从甚密,郁曾称其为当代市中君子。


吴纬若书法 - 照片由薛振传提供
谭恒甫书法 - 照片由薛振传提供
许允之书法



Friday, June 1, 2012

How to Sustain Children's Interest in Calligraphy 书法教育: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五岁孩子在第二堂书法课中写的字
进行书法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书法的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甚至可以这么说,培养孩子对书法的兴趣,比学习书法本身更重要。孩子在学校对书法有兴趣,有好的印象,出来社会工作后继续学习书法的机会也比较大。

新加坡缺乏华文华语的大环境,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就没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在培养书法兴趣方面,主要是在书法课中培养。

1。有人说,好孩子是被夸出来。这种看法,也适用于书法教育上。很多人对字体的美丑又既定的观点,喜欢以他们的标准来批评孩子所写的字的美丑。每个孩子如果能够握好笔、起笔行笔收笔正确、认真写字,日子久了,都能写好字,所以这时候不必太在意所写的字的美丑。

重要的是,老师能不批评就不批评,能多表扬就多表扬。孩子书写的方法错误,重要的是给予纠正而不是批评。

2。让孩子写他们熟悉的字与句子,最好是与学校的学习进度同时跟进。孩子日常接触的用语、校训、成语、诗歌都是很好的书写材料。除了容易上手,因为这些字必然都有横、竖、撇、捺、点等等笔画,学了七、八节课后,这些字也就基本掌握了。

3。组织校内书法活动。春节挥春送字、学校慈善活动书法义卖,等等,让孩子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这种活动的参与,锻炼孩子的胆量,又以学来的书法服务学校社区,让孩子体会学以致用的道理,同时也会激发孩子对学习书法的兴趣。

4。参加与举办书法比赛。在课内举办同学间书法比赛与积极参赛校外的书法比赛,除了给予孩子学子书法具体的目标与期待,使书法练习充满趣味性外,也会满足孩子渴望赞许、与人比高低以及为校争光的心理。

5。经常在书法课结束前的20分钟放映有关名书法家学习书法的故事的短片,从这些书法家的故事中灌输持之有恒、虚心学习等正确的学习态度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