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至帖释文: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视之。
据日本说此帖发现于某大名家传的“手鉴”中。所谓“手鉴”就是将历代名人书迹切割成数行收入册页中,作为鉴定古代书迹的比较资料。
此帖中文字多见于王羲之其他法帖,如“羸”“遣”“忧之”“可言”“旦夕”等字,都很有特点,类似写法均可见摹拓墨迹本《七月帖》、《桓公当阳帖》以及《蜀都帖》,书法风格也比较接近,属于典型的流丽圆润一类型的王书。《七月帖》、《桓公当阳帖》言桓温第二次北伐,时在永和十二年(356),如果其字迹可信,则写《妹至帖》的时间可能与之大致相近。
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妹至帖》亮相,起拍价2000万元,叫价经2100万至2200万后无人继续喊价。由于该价位尚未达到拍卖底价,最终导致流拍。据说该帖不久即将在香港佳士得再次拍卖。
40年后的今年(2013年)1月8日早上,日本NHK电视台发布新闻,称一件王羲之的双钩摹本在日本被发现,被称为《大报帖》。这件堪称“世纪新发现”的作品将于1月22日至3月3日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此次发现的摹本长25.7厘米,宽10.1厘米,分为3行,共24个字:
大报帖释文:便,大报期转呈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日耳。
这被认为是书信的一部分,可以看出王羲之的日常生活和心情。根据摹本开头的文字,将其命名为《大报帖》。
为何鉴定为王羲之摹本?首先,文中有王羲之儿子的名字“期”的字样,而且有“日弊”等王羲之经常使用的措辞;其次,与1973年公开的《妹至帖》等王羲之的摹本酷似;再次,确认存在“双钩填墨”的痕迹,即利用很细的笔描出文字的轮廓,然后将内部用墨仔细填满。
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羲之“平安三帖”,即《平安帖》、《何如帖》和《奉橘帖》,真迹无留下,人们所见的就是唐人的双钩填墨本。
书圣王羲之没有留下真迹,只能通过摹本来了解其字体。据传,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曾命令宫中的专业匠人制作了大批摹本。日本目前存有《丧乱帖》、《孔侍中帖》和《妹至帖》等精致的摹本。
有趣的是,这相隔四十年后被分别发现的《妹至帖》和《大报帖》被爱好书法的细心网友左右拼贴在一起,结果竟然意外的贴合。两纸之间稍有缝隙,推测是各自装裱压边所致。因此有人认为二者同出一纸,某一时间被裁割为两片。
妹至帖 |
大报帖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