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8, 2013

启功:书法改革是有意还是无意的?The Creativit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t Comes Naturally or Purposefully?

现代书法走纯艺术化,注重的是书法改革与创新。最近读了一些当代书法流派对书法创新改革的努力,发现启功先生在他的“启功给你讲书法”的第一章“迷信由于误解”就有谈到书法改革的议题,其中提到自然改革与有意改革的概念,相当有意思。以下是启功的原文:


最近书法有一种思潮,就是革新派,想超越习惯。我认为一切事情你不革新它也革新。今天是几月几号,到了明天就不是这号了,不是这月这个日子了。一切事情都是往前进的,都是改变的。我这个人今年多大岁数,到明年我长了一岁了,这也是个记号,不过是拿年龄来记录罢了。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过了一天,我们这个身体的机能、健康各方面,都有变化。小孩是日见成长,老年人是日见衰退,这是自然的规律。书法这东西,我们看起来,自古至今变化了多少种形式,所以书法的革新是毫不待言的,你不革它也新。

问题是现在国外有这么几派思想,最近也影响到我们国内来,是什么呢?有一种少字派,写字不多写,就写一个字,最多写两个字,这叫少字派。他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来的?怎么想的呢?他是说书法总跟诗文联系着,我要写篇《兰亭序》,写首唐诗,这总跟诗文联着。我想把书法跟诗文脱离关系,怎么办呢?我就写一个“天”,写个“地”,写个“山”,写个“树”,这不就脱离文句了吗?不是一首诗了,也不是一篇文章了。这个人的想法是对的,是脱离长篇大论的文章了。但是一个字也仍然有一个意思,我写个“山”,说这个你在书里找不着,也不知这山说的是什么?我想没那事,只要一写底下一横上头三根岔,谁都知道像个山。那么人的脑子里就立即联想起山的形象,所以这还是白费劲。这是一个。

还有一派呢,想摆脱字形,又是一个变化了。这个变化是什么呢?就干脆不要字形了,有的人写这个“字”呀,他就拿颜色什么的在一张不干的纸上画出一个圆圈来,或画出一个直道来,然后把水汪在这个纸上,水不渗下去,把颜色往里灌,一个笔道里灌一段红,灌一段绿,灌一段黄,灌一段白,灌一段什么。这样一个圈里有各种颜色,变成这么一个花环,这样就摆脱了字形了。我见过一本这样的著作,这样的作品,是印刷品。还有把这个笔画一排,很匀的一排,全是道儿,不管横道还是竖道,它也是各种颜色都有,还说这东西古代也有,就是所谓“折钗股”、“屋漏痕”。雨水从房顶上流下来,在墙上形成黄颜色的那么一道痕迹,这本来是古代人所用的一种比喻,是说写字不要把笔毛起止的痕迹都给人看得那么清楚,你下笔怎么描怎么圈,怎么转折,让人看着很自然就那么一道下来,仿佛你都看不见开始那笔道是怎么写的,收笔的时候是怎么收,就是自然的那么一道,像旧房子漏了雨,在墙上留下水的痕迹一样。这古代的“屋漏痕”只不过是个比喻,说写字的笔画要纯出自然,没有描摩的痕迹。满墙泼下来那水也不一定有那么听话,一道道的都是直流下来的。摆脱字的形体而成为另一种的笔画,这就与字形脱离,脱离倒是脱离了,你这是干什么呢?那有什么用处呢?在纸上横七竖八画了许多道儿,反正我绝不在墙上挂那么一张画,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我最近头晕,我要看这个呢,那会增加我的头晕,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我觉得创新、革新是有它的自然规律的。革新尽管革新,革新是人有意去“革”是一种,自然的进步改革这又是一种。有意的总不如无意的,有意的里头总有使人觉得是有意造作的地方。

Friday, June 21, 2013

生活:书法的本质 Daily Living: The Wa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当代对于书法的本质,基本上有两个看法:

1:书法是中华特有艺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就是“艺术书法”。
2:反对书法成为美的艺术的附庸,对西方后现代艺术反文化、反经典、反权威、反艺术感到忧郁,提出了“文化书法”的概念。

艺术书法

这是2004年提出,而于2005年王镛再次提出而受广泛讨论的观念。王镛认为“书法艺术”的概念忽视了书法的艺术属性,容易被误解为“书法技艺”。而“艺术书法”强调的则是书法的艺术本质,有别于“实用书法”。人们职能站在艺术的立场上审视、创作和评价书法作品,而不是从文学、技术及其它非艺术立场。所以艺术书法以审美为目的,与实用无关。作为艺术书法,艺术修养是从事一切艺术创作的第一基本功,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所以“艺术书法”最为关注的是创造力。

文化书法

文化书法的概念是北大教授王岳川提出来的,基于十六字书学理念:“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人离开不了传统,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为创新而进行,而是要传承。可以说,传承的深度决定了创新的高度。守正创新就是守传统的正经典而不是西方的东西。而正大气象是指现在是中国崛起的时代,需要正大气象的审美风貌的书法,要建立书法大国形象。

生活书法

这里提出的命题是:书法不只是纯艺术,也不只是为大国形象而存在,它也是华人生存的必需。

中华书法就是书写中文,而写字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书法本来不是纯艺术,而是一个工具、一个手段,是人生存的必需。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书法。有文人的生活,就有文人的书法,有官僚的生活,就有官僚的书法,有布衣的生活,就有布衣的书法。所以说,在中国书法史上,旭素和颜柳,八大和赵、董,翁方纲和邓石如的书法是各各不同的,因为他们有各自的生活。 

书法可以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和乐趣,还可以健身、健脑。书法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讲究气韵,力量,和总体的布局,写好字需要的静心,集中并且能和手中的笔合而为一,才能挥洒自如,因此好的书法反映能反映出做人的态度,心境和品格修养,所谓字如其人。

书法可以反映当代艺术精神、文化气势与形象,书法更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修身养性、风俗(如挥春、招牌、匾额文化等)、艺术、文化的工具与手段。

Friday, June 14, 2013

添足:当代书法理论的迷惑 The Puzzling Element of The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西方绘画与雕刻艺术,自文化复兴摆脱歌颂赞美上帝之完善,由走向人文主义而重新认识人之存在,并由反映社会生活与人生感受而走向了写实主义。抽象主义的抬头是因为艺术家认为写实主义所画得具体事物不能反映内心情感,只好把具体的东西加以夸大与变形,最后摆脱具象,以色彩、光线、线条、几何图形的组合来表现思想道德。

西方抽象主义是源自艺术家对具象的不满足而产生,但是他们并没有把一切非具象的艺术归人抽象主义之内的意思。所以,中世纪的宗教绘画、雕刻固然画的与雕刻的都是非具象的东西(上帝、天使之类),但是这类的绘画与雕刻并不是抽象表现主义者有兴趣的对象。
有没有必要把视觉艺术分类成‘抽象艺术’或‘具象艺术’,两者必居其一,是值得深思的。我们应该了解把书法定性为‘抽象艺术’对认识与发展书法有什么好处,否则就变成画蛇添足了,还会带来思维上的困扰。
以下是一些令人困扰的例子:
1。具象与抽象这两个名词可能就有争议性。书法的抽象性是来自文字本身的抽象性(造型性),还是来自中文的可塑性(同字不同体)?绘画、雕刻有具象与抽象相对比,书法的抽象与什么来对比?
2。抽象是一切艺术的最高原则吗?
3。书法真的就只是线条艺术吗?书法可以书写不可辨认的中文吗?这是混淆书法创作者与欣赏者的身份。不要因为毕卡索说了一句‘如果我是中国人,我必定成为书法家而不是画家’而认为毕卡索懂得欣赏书法,那是痴人说梦话。西方人要懂得欣赏书法,他们一定要懂中华文化,他们一定要懂得中文。书法要走向世界,中国文化要先行。否则那是自欺欺人。
4。形象就是形象,还需要有具象形象与抽象形象之分吗?英语 Image (形象) Imagination (想象)有关。何必画蛇添足,直接谈想象、意象,不是更好吗?

Friday, June 7, 2013

画蛇:书法的抽象性 Is Chinese Calligraphy Abstract?

西方哲学中,抽象原来是起于抽象思维,后来用于抽象画与雕刻,自然有其渊源。西方现代美学理论传来中国,学者急于格义,说明抽象这种思维在中国古已有之,是令人迷惑的。李泽厚说:“用西方美学原理(我国的现代美学来自西方)来解说中国独有艺术,大概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李泽厚《略论书法》)书法就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中国可以有当代抽象西方画派,但是要有中国当代西方书法,那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西方,他们没有书法与书法理论啊。
这种格义的结果是,我们要接受蛇身上的这样一支足:“书法艺术的抽象表现乃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可是如何解读这一支脚,还不容易。谈抽象,就要谈形象、意象。让我们举一些例子:
李泽厚在《略论书法》中这么说:“何谓‘形象’?我想一般是指生活中现实存在的或幻想变形的具体物象:山水花鸟,人物故事,体貌动作以及妖魔鬼怪等等。”迷惑:妖魔鬼怪是具体物象吗?有谁见过它们呢?那么建筑物、汉字岂不是比这些幻想变形的妖魔鬼怪更具体?
陈振濂以西方逻辑来肯定书法只能是抽象的,因为书法艺术的性质只能有一个,不能说既是抽象也是具象。西方思维注重单一定义(不是非 A),中国传统就是注重模糊性;阴阳学说就一直在肯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啊!
刘刚纪索性就说中西抽象有所不同,结论是:“书法既有...特定意义上的抽象性,同时仍然保有具象性。”(刘纲纪《书法美》)。刘纲纪的骨子里的思维基本是中华的,他当然没有法子切断易经与阴阳思维,所以在画书法这条蛇时,对添‘书法的抽象性’这支‘足’的解读陷入了迷宫,引起陈振濂的‘异目’。
不要画蛇添足,直接进入中华美学的‘意象’、‘意境’。
把西方抽象概念作为参考,那没问题;但是作为美学主题,依我看,便是盲目追求西方的标准。这样会引发出中国书法本源、文化本源的问题,而且可能也不符合华人的审美习惯啊!